这篇文章是我自己关于大小盘问题、宏观择时问题,以及价值与投机的思考。
无论是投资主动基金,还是自己的股票账户,只要账户具有一定程度的多样化,账户收益是跟大盘收益高相关的。当我还是一个「很白很白的小白」时,常常看着个股或者账户涨跌以为是自己选择的问题。但很快我就学到了,个股涨跌时先看看是不是跟随它所在的行业指数涨跌,账户涨跌看看是不是大盘涨跌。公募基金更直接一点,他们一般会有业绩标准,追求的常常是相对于业绩标准的超额收益,而业绩标准的波动常常比他们的「超额收益」还要大得多。
这种现象在大盘股上更为明显。这是因为,一方面,这些股票本身就是指数的主要成分。另一方面,大盘股需要大资金动作才能变化,而大资金不像小散户一样「随即操作」。
而大盘的涨跌,常常是个零和博弈问题。当整个股市资金流入时,大盘当然涨。当资金流出时,大盘当然跌。大盘资金的流动则受情绪、政策影响。所以,这样来看,大盘股赚不赚钱固然有价值投资的成分,但更多的还是个宏观择时问题:如果股市信心足,大盘涨,则大盘股一定涨。否则,大盘股一定跌。投资这些大盘股的收益很可能就是宏观择时占大头,然后选股带来的超额收益占小头。
因此,如果投资大盘、大盘股,宏观择时会非常重要。
而另一方面,对于小盘股,大资金基本上是没法投资的,并且在指数中占比较少,因此不一定跟随指数,宏观择时对小盘股影响可能会相对较小。这里并不是说小盘股不跟随大盘,而是,小盘股可能可以不跟随大盘。作为对比,大盘股不可能不跟随大盘。
至于如何进行宏观择时,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。
「择时」一般来说被视为投机,「价值投资」则是更多的思考企业本身的质量。但显然无法否定的是,两者都在市场上有重要地位,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,我们并不是大师,必须尊重两种效应的存在。
至于量化投资、自动化投资,其实仍然是受这些逻辑制约的。高频投资可能进行高效的短期套利,但中低频投资仍然不太可能跳脱大盘的限制。作为业余投资者,时间不够充足,可能研读财报的精力都没有,「价值投资」其实无从谈起。「宏观择时」可能有一定的操作空间,借此寻求比大盘、宽基指数稍高一点的收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