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微信阅读上读的一本书。前段时间好像很出名。作者是广州一所二本院校的大学国文老师。因为二本学生其实是中国比较优秀的一批青年,这本书的宣传标语透露着「中国最大多数的当代青年的现状」。
总体来说,这本书属于读过之后有一些共鸣,得到了一些信息,但好像一切基本合情合理、基本意料之中、所以新的收获有限。毕竟,作为中国当代青年,我当然知道中国当代青年现状。这本书前段时间有一定的影响力,其价值一定程度上在于「揭露人人皆知的事实」—— 二本学生当然很难,家庭的重要性当然是决定性的,所有的青年都知道,一本的青年也知道。越来越大的升学压力、应试压力、就业压力磨灭了青年的朝气,所有的亲历者都知道。毕竟「大多数」的现状就意味着大多数人都是知道的。
但是仍然要感谢这本书把这样一个问题摆上台面。「我的二本学生」,一个老生常谈,但谈多少次都不嫌多的话题,这个社会上、这个国家大多数人都不那么优秀,大多数人都不是潮头的弄潮儿,毕竟在我们东亚的文化中,「优秀」的定义基本就是成为某群少数人。但不仅是「前浪」们喜欢忽略这一点,有时候青年自己也会忘记。
「二本学生」甚至还带着一种次等感,毕竟,二前面还有个一。但其实他们已经优秀、能够付出努力的一波青年了,还有大批的青年没有机会接触高等教育。本书记录了 2010 年代附近很多学生的大学,而作者自身是 1995 年代附近的大学生。我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接触这两个群体,仅仅是记叙、对比这两个群体中的一些典型个体,这本书就是很有价值的。